加速度怎么求,加速度5个公式


怎样求打点计时器的加速度, 谢谢了 中学物理中, 一般用两种方法求:
1.用这个时间点附近的一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当做瞬时速度 。
2.如果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就有对应的公式v=v0+at, 其中v为所求速度, v0为初速度, a为加速度, t为时间 。
加速度怎么求 受力分析后, 求出合力, 然后用牛二定律计算加速度 。
(1)速度为零时, 没有空气阻力, 只受重力, 因此 a=g ;
(2)匀速下降时, 重力和空气阻力二力平衡, mg=kmv, 所以 v=g/k ;
(3)上升时间求解比较麻烦, 因为是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 用高中物理知识解决不了, 要用高等数学微积分的知识解决(列微分方程、积分) 。 如果你是高中生, 这一问与你无关, 高考考不到, 如果你是大学生, 这是最基础的问题 。

  (点击图片放大看)

物理的逐差法求加速度怎么求?(具体点, 老师讲的我听得好晕!) 把速度表达式中的L写成根号下x平方+h平方, 再对速度求一阶导师即可 。
加速度的所有计算公式 从力学的角度, 一般的公式:
a=F/m,
也就是只需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外力, 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

从运动学的角度, 匀加速运动, 可以使用公式:
a=(V2-V1)/t,
也就是知道时间t前后的速度差, 也可以算出其匀加速度 。

从运动学的角度, 加速度的原始定义公式为:
a=Vdt,
也就是速度函数对时间t微分 。 即:
当时间无限短时, 速度的增量, 就是加速度 。
其它的公式都是此三个公式推导出来的 。
扩展资料:
【加速度怎么求,加速度5个公式】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
举例:
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 均匀地加速后, 达到10m/s的速度, A车花了10s, 而B车只用了5s 。 它们的速度都从0变为10m/s, 速度改变了10m/s 。
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 。 但是很明显, B车变化得更快一些 。 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Δv/Δt, 其中的Δv是速度变化量)>A车的加速度 。
参考资料来源:

加速度如何计算 (越详细越好) 加速度的所有计算公式: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有用推论Vt^2-Vo^2=2as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3、末速度:Vt=Vo+at
4、位移:s=V平t=Vot+at^2/2=Vt/2t
6、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 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7、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扩展资料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
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的速度,A车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 。 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 。 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 。 但是很明显, B车变化得更快一些 。 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计构造的类型:
A车的加速度 。 显然,当速度变化量一样的时候,花时间较少的B车,加速度更大 。 也就说B车的启动性能相对A车好一些 。 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
参考资料来源:

如图加速度怎么求 在速度-时间图像的直线斜率等于(V2-V1)/(t2-t1) V2-V1是速度的增加值, 相当于Vt-V0 t2-t1表示速度从V1变化到V2需要的时间, 和a=(Vt-V0)/t中t的物理意义相同 所以加速度数值上等于速度-时间图像的直线斜率 因为Vt=V0+at a=(Vt-V0)/t 在速度-时间图像的直线斜率等于(V2-V1)/(t2-t1) V2-V1是速度的增加值, 相当于Vt-V0 t2-t1表示速度从V1变化到V2需要的时间, 和a=(Vt-V0)/t中t的物理意义相同 所以加速度数值上等于速度-时间图像的直线斜率 因为Vt=V0+at a=(Vt-V0)/t 在速度-时间图像的直线斜率等于(V2-V1)/(t2-t1) V2-V1是速度的增加值, 相当于Vt-V0 t2-t1表示速度从V1变化到V2需要的时间, 和a=(Vt-V0)/t中t的物理意义相同 所以加速度数值上等于速度-时间图像的直线斜率 补充: /9T^[(X4+X5+X6)-(X1+X2+X3)]把所有数据都用上了, 而平均法只用到头尾2个数据(如(X2-XI)+(X3-X2)+(X4-X3)其实就等于(X4-X1)),其他数据就没用上,根本不准确 分段法则吧数据归整重分,保证了合理信 至于问者你的化简是因为数据划分标准不... 补充: 逐差法是为了减小系统误差而在实验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 在高中阶段逐差法主要就在纸带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这一个问题上使用 。 对于匀变速运动来说,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是个定值 。 肯定是有误差的 我算的... 补充: 四个点没画出来 就是 t=5t1=0.1s s1=8.78 s2=16.08 s3=21.87 s4=26.16 s5=28.94 s=vt+1/2att s1=v1t+1/2att s2=v2t+1/2att v2=v1+...v3=10.08/(2t)=50.4cm/s o(∩_∩)o...我好马虎的 丢三落四 有一个公式为a=(1/n)[(ΔS1+ΔS 2-ΔS 3-ΔS 4)/nT2] 相邻点距离 补充: 就是防止打点计时器出现较大的误差,用较多的数据求平均值 补充: 简单1/9T^[(X4+X5+X6)-(X1+X2+X3)]把所有数据都用上了, 而平均法只用到头尾2个数据(如(X2-XI)+(X3-X2)+(X4-X3)其实就等于(X4-X1)),其他数据就没用上,根本不准确 分段法则吧数据归整重分,保证了合理信 至于问者你的化简是因为数据划分标准不... 补充: 为了减少误差,要取比较远一点的点来计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