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为大家,一位援疆医生的责任与坚守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陶医生 , 麻烦您赶快来医院 。 ”深夜 , 陶伟平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 。 陶伟平连忙穿好衣服 , 冲下楼 , 赶去医院 。 在车上 , 他简要问了一下患者的情况:患者小伊 , 八岁 , 男孩 , 晚上零点 , 由急诊科送手麻科 , 进行剖腹探查手术 。 在术中 , 意外发现腹腔囊包虫破裂 , 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 , 全身出现了皮疹 , 气道压上升……
舍小家为大家,一位援疆医生的责任与坚守
抵达医院后 , 陶伟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手麻科 。 他掌握了患者的基本情况 , 迅速做出判断:指挥医生立即静注肾上腺素 , 使用甲强龙等一系列抗过敏性休克治疗 。 二十分钟后 , 小伊恢复了正常 。 在场的医护人员擦拭掉额上的汗水 , 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
手麻科副主任郭斌回忆说:“这台手术和陶医生合作 , 他判断准确 , 处理及时 , 在麻醉危机资源管理方面 , 他的规范化抢救流程 , 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 ”
舍小家为大家,一位援疆医生的责任与坚守
2021年9月下旬的一天 , 一小儿患者误吞异物 , 送进手麻科 , 进行胃镜下取异物手术 。 陶伟平改变了传统全麻手术方式 , 开展麻醉监护下镇静 , 保留患者自主呼吸 。 本地麻醉医生从未做过这样的手术 , 表示出担忧 , 陶伟平力排众议 , 大胆使用了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 。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 术后恢复良好 , 顺利完成救治 。 在这一病例中 , 陶伟平成功开拓了手术室外麻醉的新思路 。
舍小家为大家,一位援疆医生的责任与坚守
陶伟平系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麻醉科医生 , 那是2021年8月中旬 , 陶伟平接受组织选派 , 参加医疗援疆工作 。 他深知选派援疆是组织对自己的深厚希冀与信任 , 作为一名党员 , 应积极响应号召 , 义无反顾承担起这份光荣使命 , 为边疆医疗事业做一份贡献 。 然而 , 父亲去世不久 , 母亲又因乳腺癌刚做完手术亟需照顾...这又是陶伟平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 。
舍小家为大家,一位援疆医生的责任与坚守
妻子看出了他的犹豫 , 宽慰道:“家里一切有我 , 你安心去新疆吧!”最终 , 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 , 陶伟平把对家人的牵挂埋在心底 , 毅然来到离家万里之外的喀什巴楚县人民医院 , 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上海医疗援疆工作 。
到了巴楚县人民医院 , 陶伟平努力适应环境 , 全身心投入工作 , 九个多月来 , 陶伟平作为巴楚县人民医院手麻科副主任 , 积极融入科室集体 , 迅速投入工作 , 组织学习最新的专家指南 , 加强先进麻醉理念与技术的融合 , 建立一系列麻醉危机资源处理制度 。 在传、帮、带工作中 , 陶伟平与科室两名骨干结对共进 , 入选了巴楚县人民医院的青云计划 , 还协同完善了术前访视和麻醉评估制度 。
【舍小家为大家,一位援疆医生的责任与坚守】“陶医生曾说 , 危重病人急诊麻醉不转院!为践行这份承诺 , 他开展一系列业务培训 , 组织课题研究 , 指导临床麻醉 , 更新工作理念 , 想患者所想 , 以自身努力推动巴楚县人民医院麻醉学科的发展 ,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疗援疆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 ”手麻科主任耿培亮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