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安时的学术内容

庞安时 , 字安常 , 自号蕲水道人 ,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人 , 被誉为“北宋医王” 。 庞安时出身于世医家庭 , 自幼聪明好学 , 读书过目不忘 。 医术精湛 , 能急病人之急 , 行医不谋私利 , 常让来诊者在自己家里住下亲自照料 , 直至治愈送走 , 他晚年参考诸家学说 , 结合亲身经验 。 撰成《伤寒总病论》6卷 , 对仲景思想做了补充和发挥 。 其突出特点是着意阐发温热病 , 主张把温病和伤寒区分开来 , 这对外感病学是一大发展 。
 
庞安时的学术内容
在学术思想方面 , 庞安时既精于伤寒 , 也熟谙温病 , 内妇儿科 , 皆有研究;是一位拥有广泛实践经验的医家 , 其于伤寒与温病尤有发挥 。
【庞安时的学术内容】 
一、对伤寒学说的阐发
庞安时治伤寒主要是从病因、发病入手 , 并结合体质、地理、气候等进行探讨 , 他承前人之说 , 认为伤寒的病因是“寒毒” , 只不过是由于感受邪气的时间、地域、体质不同 , 而表现出伤寒(指狭义伤寒)、中风、风温、温病、湿病、暑病等不同的证候 。
 
庞安时在《伤寒例》有关论述的基础上予以发挥 , 强调一切外感热病的共同病因是“毒” , 虽然“毒”有阴阳寒热的不同属性 , 临床表现也有中风、温热、暑湿与急缓轻重等多种多样 , 但只要抓住了“毒” , 就抓住了一切外感热病的共性 , 说明治疗外感热病应重视“解毒”法 。 另外 , 他又指出“凡人禀气各有盛衰” , “寒毒与营互相浑” , “当是之时 , 勇者气行则己 , 怯者则著而成病矣” 。 认为寒毒虽已侵袭人体 , 但其能否发病 , 则取决于素体强弱与正气盛衰 , 而且在毒气“从化”的倾向上 , 庞安时也强调了素体的决定意义 , 认为“假令素有寒者 , 多变阳虚阴盛之疾 , 或变阴毒也;素有热者 , 多变阳盛阴虚之疾 , 或变阴毒也” 。 他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以内因为根据的认识 , 颇有辩证法思想 。 同时 , 他还认识到外感发病与四时气候、地域居处密切相关 , 同是感受寒毒 , 冬时即发为伤寒 , 因春温气诱发而为温病 , 因夏暑气诱发而为热病 , 因暑湿诱发而为湿病等 , 都因四时气候变迁而发生不同的病证 。 不仅如此 , 居住在山较多地区的患者多中风中寒之疾 , 平居者多中湿中暑之疾 , 说明发病与地域居处也有关系 。
庞安时对伤寒治疗 , 虽宗仲景法则 , 而善于灵活变化 , 往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治 , 在治疗上也有不少宝贵经验 , 丰富了伤寒病的治疗方法 。
 
二、对温病学说的阐发
对于温热病 , 庞安时基本上分为伏气和天行两类 。 前者是冬时中寒 , 随时而变病 , 如春之“温病”、夏之“热病” , 以及“中风”、“湿病”、“风温”等 , “其病本因冬时中寒 , 随时有变病之形态耳 , 故大医通谓之伤寒焉” 。 伏气又可有伏寒与伏热之分 , 但均不同于天行温病 。 因此他指出:“天行之病 , 大则流毒天下 , 次则一方 , 次则一乡 , 次则偏着一家 。 ”认为天行温病是感受毒性很强的异气引起 , 颇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的病证 , 是外感热病中另一类性质不同的病证 , 其治疗与伤寒不同 , 伤寒“有可汗可下之理” , “温病若作伤寒行汗下必死” , 提出了温病与伤寒分治 , 这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
 
庞安时从其丰富的临证实践中观察到 , 温病一类以温毒最为重险 , 他将温毒五大证与四时、五行、经络脏腑联系起来辨证论治 , 有一定见解 , 指出“自受乖气而成脏腑阴阳温毒者 , 则春有青筋牵 , 夏有赤脉 , 秋有自气狸 , 各有黑骨温 , 四季有黄肉随 , 治疗各有各法” 。 对温毒五大证的治疗 , 他着眼一个“毒”字 , 使用大剂量清热解毒 , 辛温散毒之品 , 处方多以大量石膏为主 , 实为后来余师愚治温疫开了门径 。 另外 , 他还专立《辟温疫论》列举“疗疫气令人不染”方 , 有辟温粉 , 雄黄嚏法 , 千敷散等 , 体现出他治温病着重预防的思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