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亦林与《世医得效方》

危亦林(1277-1347年),字达斋,南丰人,元代医学家 。 出身世医之家,五世祖危云仙是宋朝本地名医,尔后医道五世不衰 。 其从小就勤奋好学,博览医经,深得家传,对内、外、妇、儿、眼、骨伤、口齿咽喉等科均有研究,尤其擅长骨科,他将历代的著名方剂和五代积累的经验良方,参考元代所定医学十三科目分门别类,进行编纂,前后经过十多年,最终编成《世医得效方》,为我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危亦林与《世医得效方》】天历元年(1328年),危亦林任南丰州医学学录,后改任官医副提领,协助提领掌管医事政令,官至南丰州医学教授 。 至元三年(1337年)著成《世医得效方》20卷50余万字 。 经江西官医提举司报送元朝太医院,太医院行文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五行省官医提举司(其他行省未设此职)重校,然后经太医院核定,于至正五年(1345年)刊刻发行,成为各行省使用的医疗手册 。 全书编次有法,科目无遗,论治精详,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部重要方书 。 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总结了他家五代行医的经验,其中正骨的医术尤为独创 。 书中对各种骨折和脱臼整复方法以及处理原则有详细的记述 。 特别是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折更是珍贵,比英国达维斯1927年提出的悬吊法早600多年,对今天的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有关用麻醉药物──草乌散(用蔓陀罗花配制),进行全身麻醉的记录,比日本人华冈青州早450年 。 《世医得效方》的骨伤科成就,代表了金元时期中国骨伤科的发展水平,居于当时世界医学的前列 。 该书被清朝收入《四库全书》子部,称其“所载良方甚多,皆可以资考据”,数百年来,一直被医家推崇,在国外也有相当影响 。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部元刻本,朝鲜有重刊本行于世 。 1964年,该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重新出版发行 。

    推荐阅读